廣州鋼筋網片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日前印發《“十四五”建筑業發展規劃》(以下簡稱《規劃》),提出到2025年,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達30%以上;新建建筑施工現場建筑垃圾排放量控制在每萬平方米300噸以下,建筑廢棄物處理和再利用的市場機制初步形成,建設一批綠色建造示范工程。
近年來,建筑業作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的作用不斷增強?!笆濉逼陂g,我國建筑業改革發展成效顯著,**建筑業增加值年均增長5.1%,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保持在6.9%以上。2020年,**建筑業總產值達26.39萬億元,實現增加值7.2萬億元,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到7.1%,房屋施工面積149.47億平方米,建筑業從業人數5366萬人。但是,在取得成績的同時,建筑業依然存在發展質量和效益不高的問題,集中表現為發展方式粗放、勞動生產率低、高耗能高排放、市場秩序不規范等。
為進一步推動建筑業轉型發展,《規劃》提出了加快智能建造與新型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、健全建筑市場運行機制、完善工程建設組織模式、培育建筑產業工人隊伍、完善工程質量**保障體系、穩步提升工程抗震防災能力、加快建筑業“走出去”步伐等主要任務。
其中提到,大力推廣應用裝配式建筑,積極推進高品質鋼結構住宅建設,鼓勵學校、醫院等公共建筑優先采用鋼結構。培育一批裝配式建筑生產基地。鼓勵建筑企業、互聯網企業和科研院所等開展合作,加強物聯網、大數據、云計算、人工智能、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建筑領域中的融合應用等。
根據《規劃》,到2025年,初步形成建筑業高質量發展體系框架。建筑工業化、數字化、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,建造方式綠色轉型成效顯著,加速建筑業由大向強轉變,為形成強大國內市場、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撐。
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《“十四五”建筑業發展規劃》(以下簡稱《規劃》)?!兑巹潯访鞔_,到2035年,建筑業發展質量和效益大幅提升,建筑工業化**實現,建筑品質顯著提升,企業創新能力大幅提高,高素質人才隊伍**建立,產業整體優勢明顯增強,“中國建造”核心競爭力****,邁入智能建造世界強國行列,**服務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。
《規劃》要求,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。構建裝配式建筑標準化設計和生產體系,推動生產和施工智能化升級,擴大標準化構件和部品部件使用規模,提高裝配式建筑綜合效益。完善適用不同建筑類型裝配式混凝土建筑結構體系,加大高性能混凝土、高強鋼筋和消能減震、預應力技術集成應用。完善鋼結構建筑標準體系,推動建立鋼結構住宅通用技術體系,健全鋼結構建筑工程計價依據,以標準化為主線引導上下游產業鏈協同發展。積極推進裝配化裝修方式在商品住房項目中的應用,推廣管線分離、一體化裝修技術,推廣集成化模塊化建筑部品,**裝配化裝修與裝配式建筑深度融合。大力推廣應用裝配式建筑,積極推進高品質鋼結構住宅建設,鼓勵學校、醫院等公共建筑優先采用鋼結構。培育一批裝配式建筑生產基地。
廣州鋼筋網片加強新型傳感、智能控制和優化、多機協同、人機協作等建筑機器人核心技術研究,研究編制關鍵技術標準,形成一批建筑機器人標志性產品。積極推進建筑機器人在生產、施工、維保等環節的典型應用,**推進與裝配式建筑相配套的建筑機器人應用,輔助和替代“危、繁、臟、重”施工作業。推廣智能塔吊、智能混凝土泵送設備等智能化工程設備,提高工程建設機械化、智能化水平。
《規劃》提出,推廣綠色建造方式。持續深化綠色建造試點工作,提煉可復制推廣經驗。開展綠色建造示范工程創建行動,提升工程建設集約化水平,實現精細化設計和施工。培育綠色建造創新中心,加快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及產業化應用。研究建立綠色建造政策、技術、實施體系,出臺綠色建造技術導則和計價依據,構建覆蓋工程建設全過程的綠色建造標準體系。在政府投資工程和大型公共建筑中**推行綠色建造。積極推進施工現場建筑垃圾減量化,推動建筑廢棄物的**處理與再利用,探索建立研發、設計、建材和部品部件生產、施工、資源回收再利用等一體化協同的綠色建造產業鏈。